据线路板打样专家了解,对岸清华紫光集团所属的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,20日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现场,接受访问时坦承,由于美国主管机关竖立的障碍,美光投资案过关的机会渺茫,但紫光集团仍持续推动与美光或其他公司的合作,希望藉此在记忆晶片与IC领域取得突破。 他表示,紫光集团可能寻求其他与美光的合作方式,例如成立中美合资企业。
据线路板打样专家了解,徐井宏也透露,清华紫光集团旗下的3大平台之中,主攻DRAM的同方国芯,今年将投下约2000亿人民币,再买下两家海外IC业者,但没有透露可能购并对象。 徐井宏也提到,2016紫光集团的海外购并重点,将放在IC、环保与新材料等领域。
对岸财新周刊上周报导,继2015年发动一连串国内外IC封测与硬碟厂的购并案之后,2016年清华紫光集团重点将放在DRAM布局。今年紫光集团重心,在完成旗下同方国芯的800亿人民币现金增资,对外购并方向锁定DRAM业者,也可能自建DRAM工厂,而主导人就是前华亚科董事长高启全。
清华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接受财新周刊专访时,并未透露是否会收购美光、海力士这类DRAM制造商,但他说,“不管有没有收购,我肯定要自己建存储工厂。在中国建立起中国资本控制的工厂,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,也是国家的需要”。
为扶植本土半导体产业,中国祭出了“大基金”策略,但那就像是威力球(Powerball)彩券,尽管钜额资金吸引半导体业者跃跃欲试,却不知道如何能赢。
中国晶圆代工大厂中芯国际(SMIC)提供自家的案例:该公司取得了65奈米与45奈米制程技术授权以求快速上市,却没有修改制程技术的权力、不能创造具附加价值的服务;所以中芯又与IBM共同开发28奈米制程技术,虽然拥有了弹性,却拉长了产品上市时程。
大客户高通(Qualcomm)在去年开始采用其28奈米多晶矽制程,但中芯要等到今年底才会开始量产较高价值的High-K金属闸极版本制程。中芯并在去年6月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画,将与IMEC、华为(Huawei)与高通共同开发14奈米FinFET技术;不过预期该技术要到2019年才能准备就绪,恐怕落后竞争对手台积电(TSMC)三年以上。
中芯国际行销副总裁Sunny Hui在最近于美国举行的一场由SEMI主办之产业策略高峰会(Industry Strategy Symposium,ISS)上接受EE Times美国版编辑访问时表示:“我们也知道落后市场领先竞争对手许多,但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经历的阶段──这场战役的一部分是必须追逐摩尔定律(Moore’s Law)。” 台积电(TSMC)在去年12月宣布,将在中国建立一座全资晶圆厂生产16奈米FinFET晶片;这削弱了中芯国际扮演在中国本地服务不断成长之无晶圆厂IC设计业社群的晶圆代工厂优势。中芯的困境似乎透露了中国应该孤注一掷、争取在更具竞争力的期限内提供先进技术,但Hui却表示这是错误的教训,他的建议是采取对市场动态更敏感的解决方案。
“我们欢迎更多业者建立产业生态系统,因为我们关心的是,是否供应链按照需求被建立;”Hui表示:“如果中芯没办法达到够快的速度,没有理由对其他业者的出现不高兴…他们反而会迫使我们更努力加速技术开发。” 确实,中国尝试以大量低价产品主导太阳能光电板与LED市场,却也扼杀了利润;政府当局规划者应该不会希望在半导体领域重蹈覆辙。
中芯国际去年取得了约4亿美元的“大基金”补助,让该公司能开始兴建位于北京的第三座晶圆厂B3;该座晶圆厂计划生产FinFET制程。而其B2晶圆厂今年将开始量产28奈米与40奈米制程。
为了扶植本土半导体产业,中国究竟总共会投资多少钱还有待观察;分析师Handel Jones估计至少有300亿美元,其他分析师则表示,来自中国政府以及民间的资金,总计将达到1,000亿美元。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与其他分析师预期,中国会在2020年成立三大主要晶圆厂,分别生产NAND、DRAM与逻辑晶片;而中国确实对记忆体晶片需求庞大。
记忆体大厂美光(Micron)的企业发展副总裁Michael Sadler在ISS表示,目前中国有四座记忆体晶圆厂,其中三座较大规模的厂分属于海力士(SK Hynix)、英特尔(Intel)与三星(Samsung),剩余一座规模相对较小的则是隶属于中国本土业者。
Sadler认为中国的规划者将投资更多记忆体晶圆厂,而美光对于相关商机非常有兴趣:“美光在中国做的生意比其他国家都多,业务规模成长幅度非常大;中国很显然想要主导技术开发与如何在中国本地布署技术。”
对中国来说,这几乎是达到国家安全等级的大事,而如果能自己生产更多需要的记忆体晶片,也是对经济的保护;去年7月市场传出中国打算出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光,但市场观察家指出,这桩交易应该无法取得美国政府主管机关的批准。
美光在与中国的协商中提出的要求有哪些?他表示,公司需要的是资本、进入市场的权利,以及在中国永续经营的模式,而不希望授权技术以免培育出竞争对手。美光在这方面已经透过在台湾的合资企业华亚科技(Iotera)取得一些经验;华亚科原本是美光与台塑共同合资,而美光最近将其他股东手中的股份买回,以取得更大的营运弹性。
Sadler的说法呼应了笔者先前询问晶圆代工业者Globalfoundries旗下Fab 8晶圆厂宠经理Tom Caulfield对中国的看法,他表示:“有意愿、有资金还不足以进入这个产业,他们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合作模式。”
中芯的Hui则表示,想在市场取胜不一定要拥有最尖端的技术;以中芯为例,该公司拥有60种左右的不同制程技术,包括一种非常适合物联网(IoT)应用的低漏电55奈米技术,最近才与可见光通讯技术创新业者灿芯半导体(Brite
新的中国晶片投资计画致胜模式还有待厘清,但无疑已有许多半导体业者正摩拳擦掌,准备提案、希望能在经历辛苦的协商过程之后,能赢得这场中国的“大基金”博弈。
更多行业动态敬请关注钓鱼岛科技官方网站,一家专业生产PCB快速样板与小批量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,"顾客至上,用心服务"是公司的宗旨,钓鱼岛一直致力于提供一流、快速、专业的电路板、PCB打样服务。线路板打样咨询热线:400-860-7888。